《滴天髓》原著宋人京图,是一部以五行盛衰、生克理气推导命运顺逆思辨哲学著作,其通篇采用赋的文学方式,韵律优雅,言简意赅,痛在晦涩难明。最早由明初刘基为其作注,后有清代名士任铁樵,在刘注的基础上阐证抉微,增注《滴天髓阐微》,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论命体系,在繁多命理典籍中享誉极高,成为命理界爱好者崇拜的神作。时代变迁,人事沧海,纸上命理有一定局限性,注里也存在一些错乱之处,但瑕不掩瑜,由他们开辟的命理新时代,推动了论命新潮,奠定了易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先驱地位。
论癸水
癸水至弱,达于天津。得龙而运,功化斯神。
不愁火土,不论庚辛。合戊见火,化象斯真。
原注:癸水乃阴之纯而至弱,故扶桑有弱水也。达于天津,随天而运,得龙以成云雨,乃能润泽万物,功化斯神。凡柱中有甲乙寅卯,皆能运水气,生木制火,润土养金,定为贵格,火土虽多不畏。至于庚金,则不赖其生,亦不忌其多。惟合戊土化火也,戊生寅,癸生卯,皆属东方,故能生火。此固一说也,不知地不满东南,戊土之极处,即癸水之尽处,乃太阳起方也,故化火。凡戊癸得丙丁透者,不论衰旺,秋冬皆能化火,最为真也。
任氏曰:癸水非雨露之谓,乃纯阴之水。发源虽长,其性极弱,其势最静,能润土养金,发育万物,得龙而运,变化不测。所谓逢龙即化,龙即辰也,非真龙而能变化也。得辰而化者,化辰之原神发露也,凡十干逢辰位,必干透化神,此一定不易之理也。不愁火土者,至弱之性,见火土多即从化矣;不论庚辛者,弱水不能泄金气,所谓金多反浊,癸水是也。合戊见火者,阴极则阳生,戊土燥厚,柱中得丙火透露,引出化神,乃为真也。若秋冬金水旺地,纵使支遇辰龙,干透丙丁,亦难从化,宜细详之。
癸水至弱,达于天津:癸水是至阴之水,其特性静弱清柔,无孔不入。长生在卯,类象春霖雨露,甘霖是从天而降的,古人便把癸水看作是上天分泌的津液,代表水之质,是维护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,起到无声无息的润泽大地的作用。得龙而运,功化斯神:这一句原注和任注各执己见,对原文中的“辰”和“神”,原注一笔带过,保持原意不变,任注则认为“辰”指的地支辰土,“神”指的是合化之神,用五虎遁起天干五合的方法来硬炮,个人认为是不怎么说得通的,有点含糊其词。明明写的是癸水本身,跟天干五合有什么直接关系?回到原注有一句“随天而运”,可见这个“天”泛指自然界,天意,这个“辰”自然就不是指的辰土本身,至于是不是代表龙呢,某种角度也说得过去,古代龙神是专司布雨的,何时下雨是由他说了算,所以这里的“辰”暗指天时变化,含时辰之意,整句思想就是这个癸水虽然是上天的津液(天河水之质),但它需要经过自然时令的运化(看龙王何时施展降雨法术),才能变成甘霖雨露体润泽人间。不愁火土,不论庚辛:火土盛在夏,燥烈至阳,癸水旺于冬,阴寒至极,一阴一阳配和方能水火既济;癸水由于本身静柔的特点,类比静静流淌的涓涓细流,不像壬水专以冲奔磅礴为美,癸水更重”清和静“,所以它对于源头的要求不高,不喜印太旺,金多容易水浊,只要有一点金发源,就可以源源不绝地进行循环。合戊见火,化象斯真:戊土是阳土,癸水为阴水,戊癸相合正化是火,所以化神火必须要强旺且透干,同时被化五行还要具备无源无助才可能会成功。原注认为“凡戊癸得丙丁透者,不论衰旺,秋冬皆能化火,最为真也”。不讲条件、不论旺衰、不看时令,这个地方非常不严谨,显然违背了合化的本质,真正的合化是要相合的两个五行中,至少某一方或者双方起化学反应,而有些命局只有物理反应,是合而不化。
春癸,木旺泄气,春木多而水浅,易有精神类疾病,以庚辛金生扶为首,同时还可以制食伤,金无需太多,多则浊,命局偏寒时还要兼顾用火,火金搭配使用。
夏癸,衰竭,必要金来相生,但夏金更弱,又要比劫制财护印,故以金水相济。夏癸最容易从,若局中满盘火土,癸无源无助,弃命从财大富贵,弱而不从,又扶不起来,一生贫贱,所以夏癸容易出现两个极端。
秋癸,以澄清为贵,成金白水清为第一贵格;不喜见壬,壬水带着它冲奔,容易随波逐流,严重会疲于奔命,这个时候要见戊土来制水,但忌己土;秋癸旺最喜食伤,或食伤生财,或身财两停,取富。
冬癸,金声玉振赋“水冷金寒兼拱北,身世浮沉”,三冬水,当令且寒,水势容易泛滥,用土制水,用火调候,火土务必兼用,不可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