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智慧之光照亮求索之路
汪劲松
(一)
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:“古印度哲人站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与神的关系;古希腊哲人站在爱琴海边上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;古中国哲人则站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。”
故而,有佛、神之崇拜,俗人虔诚地顶礼膜拜;
故而,有“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”之说;
故而,智者见智,仁者见仁……
如今,在中国华东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绍兴这块神奇的土地上,仰望苍茫天空中漂浮的彩云,俯瞰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教之旅,站在别具一格的若耶溪边、会稽山下,无数次思考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。
高考!高考!!高考!!!
考什么?挥舞什么样的指挥棒?
怎么考?如何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接班人、建设者?
先哲先贤的精美华章里没有现成可取的答案,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中没有触目可及的说明。没有精神束缚,则为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天地。
星移斗转,新时代的曙光从历史的地平线上闪亮登场,以其灼灼光华昭示真理的风采: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结晶,智慧之光带着灵气,挟天地之精华,洒日月之辉煌,照亮芸芸众生求索之路,也照亮莘莘学子求索之路。
在历史时空的隧道里,古今中外先哲大师伟人们的精彩妙论如星星点灯,照亮着我们的心境和前程:
孔子隽永地说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
马克思高屋建瓴地指出:“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,只有不畏艰难沿着陡峭山路不断登攀的人,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”。为我们提供了哲理的启示。
邓小平高瞻远瞩地说:“教育要面向世界,面向现代化,面向未来”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,奋斗的目标。
叶圣陶则意味深长地说:“以教育认识自己,以教育革新自己,以教育成就自己”。
……
高考——3+X
3 还是那个3,却渗透进了新时代的阳光和风雨!
X是个变数,是个活动魔方,是个时代精灵,科学精神,人文精神,求是精神,创新精神;分析能力,综合能力,辨证能力等无不在考卷凸现出来,并以此鞭策,激励学子——
善待自然,崇尚理性,关注人文,热爱智慧,新时代需要人格健全、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。
与此相适应,新时代的教育理所当然要——
传承文明,启迪智慧,塑造灵魂,培养人文精神、创新能力、科学精神和综合能力,造就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。
沐浴曙光,我们豪情激扬;学习哲学,我们心明眼亮。人是万物之灵,有思想,有情感,有智慧,在与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,能够觅得正道,找到对策。在与“3+X”的较量中,也能找到突破口,找到制胜之法宝。不断探索纷繁复杂事物及问题的本质,并以积极的态度去继续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漫长而艰难的求索之路,自觉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性,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,也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。
(二)
人人都向往成功,渴望成功。但人生之路并非尽是坦途,并非一帆风顺,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。于是乎,有人就说:“坚持就是胜利”;有人就说:“失败乃成功之母。失败越多,离成功越近”。哲学智慧的灵光在闪闪烁烁,启迪着世人:
固然,失败作为成功的对立面,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成功转化。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条件是总结经验、吸取教训,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,否则失败再多也难以成功。——这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告诉我们的哲理。
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、办事情的时候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,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使主观符合客观。如果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背离,失败再多也难以取得成功。成功与不切实际的人和事无缘。
再从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来讲,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,取决于是否尊重客观规律,是否按规律办事,而不是看失败多少。违背规律,只能屡战屡败。
让我们先在此稍息片刻,将目光转向奥妙无穷的大自然:石壁上,一簇花果鲜艳芬芳。一只小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,爬到一大半时,却又突然滚落下来,这是它第X次失败的记录。然而,过了一会,它又沿着原路,一步一步地不知疲倦地往上爬了……
也许你不止一次地见过诸如此类小虫蚂蚁爬壁的情景,也许还为此大发感慨:“多么可爱的小蚂蚁啊,你执着顽强的精神令人敬佩,你奋斗不息的做法令人赞叹。但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路线、方位,就能很容易爬上去,取得成功。你为什么就不肯看一看、想一想,调整一下自己呢?我正在做的那件事,一再失利,我该学得聪明一些……”
学习哲学,能够使人聪明、启发智慧,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、成功地、很好地做事。小蚂蚁的失败启示我们,想问题、办事情遇到挫折时,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,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针对不同的矛盾,采取不同的方法;还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想问题、办事情,不断转换思维角度,使自己变得灵活,从而跨越失败取得成功!
小蚂蚁坚持了吗?
小蚂蚁成功了吗?
思想僵化的坚持能成功吗?
墨守成规的坚持能胜利吗?
一种道理往往是相对的、有条件的。坚持一定能胜利吗?这句话强调人们办事情的意志和信心,但从另一个角度说,坚持的结果也许是一种失败。转念一想,你不感到愚蠢吗?
小蚂蚁屡爬屡败而不灰心气馁,其坚韧精神令人敬佩。但仅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够的。我们还要具体分析变化发展的实际,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加以筛选,必要时要学会放弃一些做法,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另辟蹊径,方能达到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境界。
这是智慧之光的结晶,这是哲学魅力的折射!
为什么,常常有人遭受与小蚂蚁一样的命运?他们从不言放弃,不知变通,即使明知方向错误也高呼“坚持就是胜利”,固执地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对待辩证法,用个人好恶来对待唯物论。在唯心主义的泥坑里不能自拔,不顾客观实际地强调主观愿望,又何言成功?!
(三)
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,它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而进步。哲学和具体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,哲学作为最一般的方法论,可以为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启示,指点路径。哲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方法,在各种知识体系中具有居高临下纵横捭阖的气魄,并能发挥举一反三、融会贯通的独特作用。爱因斯坦曾经指出:“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,那么,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”。“科学巨匠”钱学森曾经说: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”。正如恩格斯指出:“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,而是方法。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,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”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和强大的思想武器,作为科学的方法论,尽管不能直接帮助我们具体去认识解决眼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,但能从根本上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念和方法论;尽管不能帮助我们具体去认识一个对象,但能从根本上帮助我们去把握这一对象中的“普遍精神”;尽管不能帮助我们去做具体的判断和选择,但可以从根本上为我们提供一种评判的标准和选择的方向及突破口,这种高屋建瓴式的指导远胜于具体方法的点拨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求索之路坎坷曲折,充满艰辛困苦。朋友,挟智慧灵光,睁一双慧眼吧,当你一次次遭遇失败时,何妨改变你的思维方式,审察你的行为方式,果如此,则成功女神就向你招手!
祝你成功!
(本文连载刊于《考试报高二政治版》2005年2月4—25日总第992—995期/专版第29—32期)